查看原文
其他

【史院集萃】冯立君主编《中国与域外》第三期出刊



冯立君  主  编

中国与域外

Sino-Foreign Relations History

第三期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年10月


学术顾问委员会

(姓氏汉语拼音序)

阿部幸信:[日]中央大学文学部

拜根兴: 陕西师范大学东北亚研究所

丁克顺: [越]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汉喃研究院

甘怀真:台湾大学历史学系

韩   昇: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何志龙: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金秉骏:[韩]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史学科

具兰憙:[韩]韩国学中央研究院传统韩国研究所

李秉忠: 陕西师范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

李鸿宾: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李花子: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李锦绣: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李雪梅: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研究所

李宗勋: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刘永连:暨南大学中外关系史研究所

刘正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朴汉济:[韩]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史学科

气贺泽保规:[日]明治大学东亚石刻研究所

全  莹 : 延边大学亚洲研究中心

尚永琪: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石云涛: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谭  凯 : [美]伯克利加州大学历史系

王永平: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王小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魏楚雄: 澳门大学历史系

魏志江: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乌云高娃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吴玉贵: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谢寿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于逢春:浙江师范大学环东海研究所

张铁山: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周伟洲: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

周裕兴: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编辑事务委员会

(姓氏汉语拼音序)

蔡伟杰: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内亚系

戴卫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范恩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

范兆飞: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

耿  朔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胡  鸿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胡耀飞: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李  军 :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

李丹婕: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李海涛: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

林晓光: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刘诗古:厦门大学历史系

仇鹿鸣: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孙  昊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孙  泓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孙英刚: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童  岭 :南京大学文学院

王安泰: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王飞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王庆卫:西安碑林博物馆

温  拓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夏  炎  :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赵俊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本期副主编:胡耀飞、温拓

助理编辑:柏桐、王洪基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620号文汇楼(710119)

邮箱:fenglijun66@sina.com

 

本刊受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资助出版,

谨致谢忱!

 

目录


【异域之眼】

拓跋魏的语言/卜弼德(Peter A.Boodberg) 著,温拓译

亚洲交流史中的遣隋使/气贺泽保规著,王艳译

《资治通鉴考异》和730-763年间的史料来源/蒲立本(Edwin GeorgePulleyblank)著,马建霞译


【讲谈】

唐帝国的衰亡与门阀大族/谭凯(Nicolas Tackett)等

 

 专栏【幽州学】

“幽州学”概念之我见——兼论“幽州学”学科话语体系的建构/李鸿宾

新出《阿史那明义墓志》所见安史政权中的突厥王族/胡耀飞

 

【专题研究】

东北古代民族筑城源流及文化特征述论/王禹浪等

唐与渤海关系的展开与后突厥/刘楠

从“刘氏子孙”到“匈奴后裔”:两汉之际的卢芳政权/关慧丹

论宋夏战争中环庆路与鄜延路、泾原路的地缘与战略关系/王一凡

古希腊宗教神话中海洋被赋予的功能及其象征意义/马君

班固《两都赋》“明绚以雅赡”背后的政治隐情/许鎏源

叩关求封:明朝与安南邦交关系的新模式/施建光

 

【书评】

A. Asher, The Itinerary of Benjamin of Tudela; Marcus Nathan Adler, TheItinerary of Benjamin of Tudela/李大伟

刘文编著《陕西新见隋朝墓志》/杜镇、刘森垚

陈恳著《突厥铁勒史探微》/白玉冬

韩中义译、何志龙校订《大食东部历史地理研究》/龙国仁

戴卫红著《韩国木简研究》/冯立君

王臻著《清朝兴起时期中朝政治秩序变迁研究》/冯立君

 

【域外随笔】

《留学韩国日记》选/拜根兴

 

【附录】

一本中外交流史集刊——本刊稿约

《中国与域外》已刊目录

 

编者语


本刊题名《中国与域外》所涵盖的研究领域,既包括历史“中国”与“域外”关系,也包含介乎中国和域外之间的某些边地、族群(人群)、政治体。关注历史中国的“内”与“外”,或者说是“中心”与“边缘”,在“中央”、“边疆”、“域外”、“全球”等多种视角间不停地往返变换,求取新知。希望能够看历史,也看历史家,发现历史本相,也发现历史的产物——包括我们自己。


《中国与域外》这一期延续创刊的理念不变,重视连接中国与世界的中外关系史,当然,由此也必然地要同时既内省中国史,也外向欧亚史,关注衔接中国域外的边地。


“异域之眼”收录温拓、王艳、马建霞三位译者贡献的长篇论文。分别是卜弼德对拓跋魏的语言问题、蒲立本对《资治通鉴考异》暨史料问题、气贺泽保规对以遣隋使为中心的隋代东亚关系史的研究力作,关乎历史语言、史料处理、国际关系三种学术理路,重读之价值毋庸置喙。仍是我们之前主张的坚持直接翻译一部分学术佳作到中文世界来的体现。


“讲谈”是谭凯到北京来,与李鸿宾、孙英刚等诸位学者谈论他的《中国中古门阀大族的消亡》一书引发的学术问题,话题包罗万象,内容十分丰富。虽然满篇即兴口语,但读者如一口气快速读完,想必有身临其境之妙。这也是一种新型的学术文体,以往纸媒期刊不大在意,但演讲和对谈记录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学术张力,理应大力提倡。


“幽州学”专栏取材自“幽州学共通研究班”第三届扩大会议,胡耀飞由阿史那明义墓志探讨安史之乱中的突厥王族,李鸿宾先生对会议总结发言录音稿反覆增订,成为一篇讨论幽州学内涵的佳作。幽州是多族聚居、多元文化汇聚之地。我们极力提倡气贺泽保规先生倡导的以隋唐幽州为中心的“幽州学”研究,希望它能够像敦煌学、长安学一样大放异彩。


在“专题研究”中,既有关于东北古代民族筑城源流及其文化特征的较长时段论述,也有集中在唐代与渤海国关系中后突厥因素的论证,以及关注两汉之间胡汉认同变化的卢芳政权、西夏与宋朝战争地缘战略问题、明朝与安南邦交关系模式等个案研究,还有古希腊海洋文化的探讨,论题星散于欧亚历史长河的浩渺烟波之中。这一部分其实是青年学人的“自由命题作文”。


“书评”同样涉猎范围广袤。李大伟揭橥作为马可·波罗和伊本·白图泰先驱的《本杰明行纪》在中西交流史上之价值,杜镇、刘森垚在《陕西新见隋朝墓志》前言基础上增订内容成为新书述要,白玉冬深掘了陈恳《突厥铁勒史探微》这部大陆不易得著作的内涵,龙国仁揭示《大食东部历史地理研究》的精心翻译过程及其意义,冯立君透过戴卫红着《韩国木简研究》内容评述实际探讨了东亚汉字文化圈和中国朝鲜史研究的方向等相关问题。


“域外随笔”是新设栏目,它之所以出炉,缘自我对学者们在学问文章之外随性文字的特别欣赏,这些文字包括但不限于与学术活动有关的序跋、散文、学术随笔、考察日记、学人书信。本期承蒙拜根兴教授不吝惠赐,抉选廿年前在韩国读博期间的日记,涉及两岸三地学人之间故事,颇有一些可读性。


因为《中国与域外》前两期在海外印行的缘故,印量又十分有限,多承澎湃、中古史研究信息、北外全球史、美术史研究等网媒报导,后续的电子化工作正在展开,兹特将前两期文章篇目及其贡献者名单附于刊末,以飨读者,同时作为对今后继续努力的一种小小激励。


《中国与域外》集刊由首尔改在北京出版,省却诸多不必要的烦扰,确实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刊物的出版感谢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强力后援,特别是任文武、高振华两位编审,柏桐、王洪基两位助理编辑的费心劳动。鸣谢各位作者、译者和默默支援的编委老师们。封面与栏目页题图分别来自廖靖靖、夏炎、耿铁华、韩建华、拜根兴等师友惠赐,在此一并致以诚挚谢意!

  

                                                                                                        冯立君

二〇一八年金秋于北京



推荐阅读

【史院集萃】冯立君主编《中国与域外》第二号出刊

 见字如面丨书信里的“史院情怀”总是诗(内附书信音频)

【史院集萃】王双怀编著:《中华通历》(一套7种,10册)

【西行见闻】2016级闪star敦煌考察之行顺利完成

【史院风貌】“博物馆月——西安事变纪念馆”活动圆满完成



图文来源/中古史研究资讯

责任编辑/单敏

审核/付佳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